2021年9月2日星期四

210828 咸谈

周六,非常之热,我感冒还没好,鼻子嗡嗡嗡的,只能带着一种蒸过了似的声音说话,一整天非常难受,情绪极差。晚间带孩子喝睡前牛奶,他来一剂基本操作奶瓶一甩,扑拉奶又侧漏到了床上,我好生气,拿纸去捂着湿了的被套,一边想问 D,我可不可以打他?!当然知道不可打孩子,可是真的好气,当然也不愿去洗被子,麻烦。

睡前想起昨日和老友电话中提到的研究生时期参与的爱尔兰民间舞社团(那种舞叫 ceili,国内比较贴近的理解是吉格舞),去网上搜了它们的现状。2019年12月3日,是最后一次活动,原因是来的人越来越少,满足不了基本活动条件了,可惜,存在并且繁荣了十年。每年的St.Patrick Day和学校的大舞蹈节,它们还有精心准备的专门演出,每周的活动/聚会常年对外开放,教学和舞蹈轮着来,一边跳一边教那种,是我在读研期间为数不多的欢乐源泉。今天看到主创之一,我印象最深的老师,原来似乎不是亚裔,只是长得大概比较像亚洲人,他年纪和我父亲一样大,每次活动都参加,视频中也常见他,直到社团的最后一年也还在维护官网。如果19年12月3日那次不是最后一次,到了第二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活动也不能办了,想来真是五味杂陈。老友跟我说,“我印象特别深,你当时还跟我说你有一个想法,要把这个舞带到中国去,代替广场舞那样,”那是五年前我们上一次联络,我跟她说起过这个想头。我真心觉得这个舞跳起来简单易上手,互动多,跳的时候非常开心,既达到锻炼效果,每次跳心情还非常愉悦(不是运动过后那种多巴胺升起的快乐,是跳的过程中就很开心)。这里有一个大广场围篝火式跳舞的视频(随缘打开,中间那个喊拍子的就是我说的那位主创/老师),是多人齐舞且可零基础加入的跳法,当然一般来说编制没这么大,四人到二十人不等都可以跳,编舞的元素分成基础的几种,适当搭配一下可以做出适合零基础、有经验等不同等级、不同数量参与者的编舞。这里还有一个表演时的常规编制版本,展示了这个舞大致是怎样一种跳法(footwork 是踢踏舞式的),虽然这段配乐并不是传统的Irish Ceili Dance music。看的时候想到,这种五到六人的舞蹈作为喻体,其实比当代小说等围绕一两人转的艺术形式更贴近生活的现实。

时隔五年,头回联系老友,我俩都恍若隔世。她经历了我无法想象的痛苦,我也将我的创伤三言两语告诉她。她还记得我以前说的一些话推荐的电视剧和书,如今问到我在看什么,我推荐了刘天昭的《无中生有》,说里面的家长里短特别好看,意识流反思之类倒可以跳过。手边还有本金爱烂《外面的夏天》,但这样的书我一般不会推荐给大多数朋友,对于对当代小说没有特别兴趣的人来说,这样的东西还是太形式化了,相反,倒是那种“一个人是一个 genre”或“一个人是一个文体”的作者,写法自由并无大界限,大众反而是好进入的,而且自由中一般有真实,相对来说更值得一读。

那天在微信阅读上看书,给我关联推荐了马雁的《读书与跌宕自喜》,我想起像《马雁散文集》这种书,手边一本纸书才称心。我想到中学时候有时随手会带本安妮宝贝的《清醒纪》《二三事》等,那种没头没尾的抒情可以让我一下沉入文字营造的小小幻境中,流连于文风文笔之类,又好自拔脱身;若干年后对风格与文笔都驱魅了,这样的手边书如今想来马雁的散文是非常合适的。她那不造作又通畅的书写,读了人废话都会自动少不少,我的日记尚可满足真实,但记叙做不到这么简洁有力,那种干净自成一种优美,令人怀念。

在微信阅读上读黄丽群,《鬼的鬼故事》真让人惊喜,属于那种无一字废话,所有能量和设计都释放得恰到好处的短篇小说。按照 George Saunders 的说法,短篇小说就是期待管理和能量释放的艺术,这篇在这个意义上做到了契诃夫那种精炼,随着行文慢慢蓄积的水,在最后的情感爆发点一齐释出,太让读者我措手不及而惊叹了。前面我还在那咯咯咯笑因为老有各种谐音梗错别字什么的,这玩意儿最戳我,每次看到必笑,到后来又给我心窝子上捅一下,真受不了呀。看到有人在标注中问,“那个人(鬼)为什么上吊了呢?”又让我体会到一种在微博评论区永远感受不到的那种人间的关注、关心,太久违了吧。果然该卸载微博!

昨天听播客,一个友邻谈到国内儿童文学中并不可出现自杀、性向探索等题材,而这些恰是国外青少年小说(YA)中探讨的比较多的话题。我觉得这个问题很重要,是啊,年轻的时候怎么能不读一本让人感同身受的人在青春期里摸爬滚打得要自杀的书?自杀的书写非常重要,因为一旦你在故事中看到了,共情了,大概率那个人就在替你死(或曾尝试替你死),作为一个青少年,活下来的几率就会多一分。这是我不能否认的文学的意义。我前一日还想到,要命啊,国内明明主流文艺中,对性少数的描写也少得可怜。耽美不算,我指的是那种作为性多数的对立面出现的被同时刻画与观察的性少数,比如说像《摩登家庭》这种被并列呈现且没有偏袒的。(像《乔家的儿女》这种多主角群像戏,全员皆直甚至算上配角全员皆直已经让人感到不合理、不合现实了。)耽美中对性少数的接受是一个前设定——性少数视角、关系的合法性内含于这一 genre 的合法性中,且不谈在衍生、改编等通俗化过程里会遭遇的种种骟改、移形。